【江西日报】 稻田里的青春梦想
发布时间: 2016-12-12 浏览次数: 198

         当“高大上”的创业梦想与“土气”的稻田相遇,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日前,在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中,我省唯一斩获金奖、由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选送的项目《江西林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诉说了这一奇妙组合所释放的创业激情与梦想。

    谈及获奖,项目主要成员、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2015届毕业生、江西林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鹏显得十分平静。用这个95后的话来说,一切来得那么顺其自然,就连创业想法也是和自己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他说:“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对稻田有着深厚的感情。据我了解,目前在不少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甚至不提种地。如果没人种地,那粮食从何而来?”2015年1月,还在读大四的程鹏在家乡上饶余干注册成立了江西林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凭借自家多年做农机服务积累的农户资源,程鹏做了细致深入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和耕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农民手中的田地发挥最大价值是亟须破解的难题。因此,公司将主营业务定位在规模化承包自种和定制化代管服务上。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就拿和农户签订15年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来说,大多农户瞅着眼前这些年轻人,心里直犯嘀咕:“把田交给这些年轻人,会不会种坏了?”面对质疑,程鹏和小伙伴们并没有气馁,能签下多少是多少,用耕种收益为自己代言。

    改变来自于行动。通过工厂化育秧、专业化整田、机械化抛插秧、统防统治等一系列现代化生产手段,相较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公司平均每亩田增收稻谷100公斤以上,增加利润300余元。看着可喜的收成,老乡们的疑虑逐渐消除,纷纷主动找上门来签合同。余干县梅港乡赤岭村程家组村民程永东就是其中之一。“我家本有良田23亩,一开始不放心,只签了6.6亩,期限五年。没想到一年后收成不错,实惠看得到。”今年,程永东索性将剩余田地全部承包出去。“地搁在这些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手里,踏实!”程永东说。

    针对公司主营业务,不少人好奇,这与种粮大户有啥区别?“我们想的不只是让农民手中的田地价值最大化,还能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他们,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项目负责人、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程海兵看来,公司化运营和社会化服务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对这个8人创业团队来说,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动力源于恒心和“三农”情怀。一路走来,他们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创业成绩单:2015年,为1350户农户带来收益,有效利用耕地1020亩,其中撂荒耕地330亩,定制化服务面积6000余亩,实现营业收入667万元,营业利润183万元,创造固定岗位30余个,季节性岗位50余个,示范带动水稻种植企业3家。
   

本报记者 齐美煜

链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6-12/12/content_374980.htm